林科院亚林所卓仁英:Cd高积累与低积累柳树耐Cd机制的研究|NMT重金属创新平台-自主发布-资讯-生物在线

林科院亚林所卓仁英:Cd高积累与低积累柳树耐Cd机制的研究|NMT重金属创新平台

作者:旭月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2020-11-12T15:31 (访问量:1884)

Plant Cell通讯作者报告直播:H2S与蛋白质硫巯基化修饰在调控ABA信号转导中的功能

 

NMT作为生命科学底层核心技术,是建立活体创新科研平台的必备技术。2005年~2020年,NMT已扎根中国15年。2020年,中国NMT销往瑞士苏黎世大学,正式打开欧洲市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基本信息

主题:Cd高积累与低积累柳树耐Cd机制的研究

期刊:Tree Physiology

影响因子:3.477

研究使用平台:NMT重金属创新平台

标题:Transporters and ascorbate–glutathione metabolism fordifferential cadmium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in two contrasting willow genotypes

作者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卓仁英、韩小娇

 

检测离子/分子指标

Cd2+

 

检测样品

50日龄柳树根(距根尖0、200、400、600、800、1000、1200、1400、1600 μm的根表上的点)




中文摘要(谷歌机翻)

 

柳柳是低镉(Cd)累积柳(LCW),而其栽培品种柳柳(Salix matsudana var)。松达纳河umbraculifera Rehd。是一种高Cd积累和耐受性的柳树(HCW)。两种柳树种中镉差异累积和耐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了解甚少。在这里,我们证实了从Cd到芽的从根到芽的Cd转运能力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柳型基因在其地上部分的Cd累积差异。Cd的累积优先发生在运输途径中,Cd主要位于液泡,细胞壁和通过在组织和亚细胞水平上的镉位置分析,在HCW树皮中的细胞间空间。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,几种金属转运蛋白基因(ABC转运蛋白,K+转运蛋白/通道,黄色条纹状蛋白,锌调节转运蛋白/铁调节转运蛋白)的表达更高类蛋白等)参与了HCW的根吸收和转运能力;同时,抗坏血酸-谷胱甘肽的代谢途径在Cd排毒和Cd蓄积器HCW的更高耐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木本植物中Cd积累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,并为分子辅助筛选木本植物品种进行植物修复提供了新的见识。



离子/分子流实验处理方法


100 μM CdCl2处理低镉积累型柳树(LCW)和高镉积累型柳树(HCW)24h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离子/分子流实验结果


用NMT进一步比较了两个基因型柳树根系Cd的吸收。CdCl2处理24小时后,两种基因型柳树根尖距顶端0-1800µm处的Cd2+净流入量稳定(图a),0-800µm处的净Cd2+流入量相对较高。LCW和HCW的最大净Cd2+流入量在400µm处升高(图a)。两种基因型间Cd2+内流有明显差异(图b和c)。HCW根系Cd2+内流比LCW高1.83倍,说明HCW根系对Cd的吸收能力高于LCW。

 

 

 


 

 

其他实验结果

 

 

  • HCW根对Cd胁迫的耐受高于LCW的根。

  • 两种柳树基因型在镉的转运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
  • 镉位于组织水平和亚细胞水平。

  • 嫁接实验证明,该方法能有效地将Cd从根向茎部输送。

  • 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,确定了重金属转运体对Cd吸收和转运的差异。

  • HCW的特征是具有一个主要的AsA-GSH代谢途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结论


通过形态生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比较分析,确定了两种不同柳树基因型对Cd的耐受性、积累和分布。HCW比LCW具有更高的Cd耐性和积累能力。两个柳树基因型间Cd积累量的差异与负责Cd吸收和根-茎转移的转运蛋白差异表达有关。此外,与AsA-GSH代谢途径相关的关键基因、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在HCW的Cd解毒和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。总之,本研究不仅为进一步了解木本植物中镉积累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,而且为筛选木本植物进行植物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离子流实验使用的测试液


0.1 mM CdCl2,pH 6.0

 

 

关键词:马尾柳 松达纳河 伞状镉胁迫,积累和解毒,比较形态生理和转录组,AsA–GSH代谢途径

旭月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海淀区苏州街49-3号盈智大厦601室

联系人:

电 话: 010-82622628;010-62656315;010-62523549

传 真: 010-82622629(传真/直拨电话)

Email:china@youngerusa.cn

相关咨询

【成果回顾】MP万建民院士:无损"电生理"Ca2+流作为膜通道功能核心验证手段 为揭示CNGC9通道调控水稻低温响应机制提供证据 (2021-09-17T11:33 浏览数:9116)

S Shabala、陈仲华:叶肉细胞排Cl-排K+速率可用于预测温室和大田水稻生殖期的耐盐能力 (2021-09-17T11:16 浏览数:8687)

New Phytol于彦春/武丽敏:NMT发现KAR酶失活致热激后叶肉吸Ca失调为KAR酶通过调节胁迫信号赋予水稻耐热性提供证据 (2021-09-14T15:51 浏览数:10116)

【成果回顾】种康院士:NMT发现冷胁迫下CIPK7点突变水稻根吸Ca2+​增强 为CIPKs调控水稻耐寒机制的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(2021-09-14T15:46 浏览数:9864)

山农学者:种子吸Ca2+速率可作为种子活力快速评价指标 (2021-09-10T15:13 浏览数:11396)

【成果回顾】MP谢旗:NMT发现VPS23A促盐胁迫下根排Na+为ESCRT组分增强SOS模块功能维持拟南芥耐盐提供证据 (2021-09-10T14:57 浏览数:7694)

Crop J南农张阿英:NMT发现CBL5促盐胁迫下根排Na+为CBLs通过调节Na+稳态促谷子耐盐提供直接证据 (2021-09-10T14:33 浏览数:8559)

北林:NMT发现NO促Pb吸收并诱导Ca2+流紊乱 为NO增强Pb毒性的机制研究提供证据 (2021-09-03T16:18 浏览数:8960)

【成果回顾】西北研究院:NMT发现FAD3通过亚麻酸调节Ca2+信号增强烟草对多重胁迫的耐受性 (2021-09-03T15:59 浏览数:7972)

中国林科院张华新、杨秀艳:NMT发现白刺通过维持叶肉排Na+保K+能力及H+泵活性来适应盐胁迫 (2021-08-31T16:01 浏览数:9189)

ADVERTISEMENT